酸奶因其味道酸甜可口,能促進消化,備受大家歡迎,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食物之一。它是以牛奶為原料,經利用乳酸菌發酵后,再冷卻灌裝的一種牛奶制品。而乳酸菌在酸奶發酵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益生菌,并擔任著重要生理功能,那么你真的了解乳酸菌嗎?
乳酸菌能夠將碳水化合物發酵成乳酸,因而得名。它能夠防治乳糖不耐癥(喝鮮奶時出現的腹脹、腹瀉等癥狀),促進蛋白質、單糖及鈣、鎂等營養物質的吸收,產生維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質,增加腸道有益菌群,改善人體胃腸道功能,恢復人體腸道內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維護人體健康,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等。所以一般人群均可食用。2005年,美國微生物學會組織的益生菌研討會明確指出:“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益生菌在人體中的使用對于疾病處理而言都是預防和支持性的,而不是治療性的”。當人體腸道攝入有足夠多的活性有益細菌,的確能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前提務必是:攝入足夠量,且細菌保持活性。
而喝到乳酸菌的卻有重重阻礙:
1.從酸奶生產工藝上講,經乳酸菌發酵后不再進行殺菌的是活性產品,經乳酸菌發酵后再次殺菌的是非活性產品。而進入腸內的乳酸菌,必須具備活力強,才能發揮其生物功效。
2. 酸奶中的乳酸菌最常見的是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在40~45℃下,發酵6~8小時。很多酸奶中在發酵后也會加入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它的適宜生長溫度也在上述范圍內。酸奶制作完成后,需要通過冷藏來延長它的食用期,如果一直處于比較適宜生長的溫度就會很快由“壯年”變成“老年”,進而影響酸奶的品質。然而上述的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都屬于腸道非定植菌,所以即使活菌能達到數以億計的水平,絕大部分活菌會在穿越胃腸道過程中,受胃液、膽汁酸和消化酶影響而死亡,無法到達大腸或小腸遠端。即便通過考驗,最終到達的一種或幾種益生菌數量寥寥,要想影響腸道內數量多達百萬億,種類成百上千的菌群平衡,非常困難。
3.2003年國家衛生部出臺的《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中所規定的活性乳酸菌在出廠時的100萬個/毫升,這與不低于1000萬個/毫升的國際標準相差懸殊。而銷售時要求只要有活菌檢出即可。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是保質期內有多少活性菌在里面,而不是出廠時的數值。
所以想要乳酸菌給我們帶來益處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購時選擇在標識上有“益生菌”字樣的,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
2.喝酸奶的最適宜時間是在飯后,因為空腹時胃內的酸度大(PH值2),乳酸菌易被胃酸殺死,保健作用減弱。飯后2小時左右,飯后胃液被稀釋,胃內的酸堿度(PH值上升到3~5)最適合于乳酸菌生長(適宜乳酸菌生長的PH值酸堿度為5.4以上)。
3.酸奶不能在超過45℃水溫加熱喝。夏季飲用宜現買現喝,冬季可在室溫條件下放置一定時間后再飲用。
4.飲酸奶前后不要喝濃茶、不要服用抗生素。
5.堅持每天飲用。